百草园
大腹皮

大腹皮

(槟榔皮,槟榔壳,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

拼音DaFuPi
性味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拉丁学名

Arecae Pericarpium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

生长环境

喜生长于高温地区。主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广西、福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识别特征

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端,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片披针状线或线形,长30-70cm,宽2.5-6cm ,基部较狭,顶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萼片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mm,雄蕊6,花丝短小,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梗,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萼片3,长圆状卵形,长12-15mm。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开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大腹皮 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 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大腹毛 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⑴《开宝本草》:“微温,无毒。”

  ⑵《纲目》:“辛,微温,无毒。”

  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⑷《药品化义》:“入脾、肺、胃、大小肠五经。”

  功效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⑴《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⑵《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心。并以同煎,入疏气药良。

  ⑶《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⑷《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药用配伍

  1.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该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该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气虚体弱者慎服。

  常用配方

  1、大三脘散(《传家秘宝方》)治三焦气逆,解大便秘滞,下胸胁胀满:大腹皮、紫苏、独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术木香甘草槟榔各1g,陈皮0.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

  2、无碍丸(《苏沈良方》)治病喘手足皆肿,脾病横泻四肢:大腹皮60g,蓬莪术三棱各30g,槟榔0.3g,木香15g。上为末,炒麦捣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汤下。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为君药。

  3、木瓜散(《传家秘宝方》)治脚气冲心,胸膈烦闷,得效:大腹皮3g,紫苏、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气导滞,为君药。

  4、大腹皮散《太平圣惠方》:小儿腹内痞结;二便不利。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风毒脚气。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癫狂;疏凿饮子《世医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药理作用

  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大腹皮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减少,其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

  来源考证:侯宁极《药谱》。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

  药材炮制

  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大腹毛: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临床研究

  异名槟榔皮(孙思邈),大腹毛(《医林纂要》),茯毛(《会约医镜》),槟榔衣(《药材资料汇编》),大腹绒(《药材学》)。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

  性味辛,微温。 ①《开宝本草》:微温,无毒。 ②《纲目》:辛,微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大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肺、胃、大小肠五经。

  功用主治

  大腹皮的功效下气宽中,行水。 治脘腹痞胀,脚气,水肿。 ①《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②《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心。 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 ③《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④《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气虚体弱者慎服。

  选方

  ①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大腹皮一两(锉),槟榔一两,木香半两,木通二两(锉),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两(锉),牵牛子二两(微炒)。 上药捣筛为散。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圣惠方》)

  ②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喘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 每眼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局方》五皮散)

  ③治漏疮恶秽:大腹皮煎汤洗之。 (《仁斋直指方》)

  以黄芪腹皮白术汤治疗妇女妊娠水肿,每日1剂,煎服,治30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率90%(陕西中医,1993,16:249);以羊水汤(黄芩、白术、大腹皮、茯苓、当归等)治疗羊水过多16例,总有效率100%(甘肃中医,1997,1:33)。

  不良反应及治疗

  大腹皮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16岁,因患荨麻疹,服西药无效,全身皮肤散见风疹块,高出皮表,融合成片,拟五皮饮加味治疗(处方:生姜皮15g,茯苓皮20g,大腹皮12g,陈皮15g,桑白皮15g,苡仁30g,苍术6g,蝉蜕10g,防风10g)。水煎服后约10分钟即感胸闷憋气,恶心心慌,皮肤瘙痒更甚,皮疹增加,烦躁不安,面色、口唇苍白,冷汗。四肢凉,脉细数无力,心音低钝,心率122次/分钟,律齐,血压74/50mmHg,诊断为药物性过敏性休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追问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既往中药汤剂中未用过大腹皮。翌日试投原方去大腹皮治疗,服药2剂,皮疹完全消退,病人无任何不适。

  另报道1例阑尾切除术后腹痛、腹胀患者,在服含大腹皮汤剂时,发生严重荨麻疹。

  化学成分

  少量槟榔碱,含儿茶素。

  各家论述

  1、 《药性类明》 :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也。

  2、《本草经疏》:大腹皮,即槟榔皮也。其气味所主,与槟榔大略相同,第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性缓,下气稍迟。入阳明、太阴经,二经虚则寒热不调,逆气攻走,或痰滞中焦,结成膈证;或湿热郁积,酸味醋心;辛温暖胃豁痰,通行下气,则诸证除矣。大肠壅毒,以其辛散破气而走阳明,故亦主之也。

  3、《本草汇言》: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捷药也。方龙谭曰,主一切冷热之气上攻心腹,消上下水肿之气四体虚浮,下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开关格痰饮之气阻塞不通,能疏通下泄,为畅达脏腑之剂。按宋人又有安胎之说,然此药既为利气之药,又何以安其胎乎?如有余之气胜而胎不安者,使之气下,则胎自安矣。又谓此药有健胃之理,夫既为下气之药,又何以益其胃乎?如有余之气壅塞不通,使之气下,则中气自宽,食饮可进矣。若损气,为大腹皮之常性也,元虚气少者,概勿施用。朱正泉曰,大腹皮, 《斗门方》配六君子汤,治中气虚滞而或腹胀者,服之即通,则安胎健胃之理,不外是矣。

  4、《本草述》:治虚肿者,用大补气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见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剂,或皆取其能导壅顺气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审之。

  5、《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

  6、其他《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专家解读

大腹皮

【功效】 大腹皮,又名槟榔皮,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其主要功效包括:

  1. 行气宽中:用于治疗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
  2. 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脚气浮肿等病症。
  3. 消食导滞:有助于缓解食积不化、脘腹胀痛等消化系统问题。

【禁忌】 在使用大腹皮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1. 气虚体弱者慎用:因其具有行气作用,气虚者使用可能会加重症状。
  2. 孕妇忌用:大腹皮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使用可能导致流产
  3. 脾胃虚寒者慎用:大腹皮性味辛温,脾胃虚寒者使用可能加重寒症。

【配伍】 大腹皮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茯苓泽泻配伍:用于治疗水肿,利水消肿效果更佳。
  2. 陈皮山楂配伍:用于消食导滞,缓解脘腹胀痛。
  3. 木香枳壳配伍:用于行气宽中,治疗胸腹胀满。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大腹皮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槟榔碱、槟榔次碱等。其药理作用包括:

  1. 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2. 利尿作用:有助于消除水肿。
  3. 抗菌消炎:对某些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特效】 大腹皮在治疗脚气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效。其利水消肿和行气宽中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脚气病引起的浮肿和不适。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大腹皮的相关产品包括:

  1. 大腹皮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2. 复方大腹皮片:用于水肿、脚气病的辅助治疗。
  3. 大腹皮茶:作为保健茶饮,有助于消食导滞、行气宽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使用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