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羌活

羌活

(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拼音QiangHuo
效用

解表药

性味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主治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拉丁学名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采集加工

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抖净泥沙,砍去芦头,除须根,切成10-13cm长的短节,晒干或烘干。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茎粗壮,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暗棕色至棕红色,顶端有枯萎叶鞘,有特殊香气。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淡紫色,有纵直细条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柄由基部向两侧扩展成膜质叶鞘,抱茎;叶片为三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3-4对,末回裂片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卵形,长2-5cm,宽0.5-2cm,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深裂;茎上部叶简化成鞘状,近无柄 ,先端有羽状分裂的小叶片。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3-13cm,侧生者常不育,总苞片3-6,线形,早落;伞辐7-18(-39),长2-10cm;小伞形花序直径1-2cm,小总苞片6=10,线形,长3-5mm;花多数,萼齿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钝而内凹;雄蕊的花丝内弯,黄色;花柱2,很短,花柱基平压,稍隆起。分果长圆形,长4-6mm,宽约3mm,主棱均扩展为宽约1mm的翅,油管明显,每棱槽内3-4,合生面5-6,胚乳腹面内凹成沟槽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羌活 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 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出处】 《本经》

  【拼音名】 Qiānɡ Huó

  【别名】 羌青、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风使者(《国药的药理学》),黑药(《青海药材》)。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春、秋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①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根茎块状或长圆柱状。茎直立,表面淡紫色,有纵沟纹,中空,无毛。叶互生,茎下部的叶为2~3回单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抱茎,两侧成鞘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片2回羽状分裂,最后裂片具不等的钝锯齿,最下一对小叶具柄,最上一对个叶近无柄;茎上部叶近无柄。基部扩大呈长卵形的鞘而抱茎;叶片薄,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伞梗10~15枚,长短不等,表面粗糙;无总苞。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萼片5枚,裂片三角形;花瓣白色,5枚,倒卵形,先端尖,向内折卷;雄蕊5个;花丝细,弯曲,花药椭圆形,2室;花柱2枚,短而反折,花柱基扁压状圆锥形,子房卵圆形,下位,2室。双悬果卵圆形,平滑无毛,背棱及中棱有翅,侧棱无翅,棱槽间通常有油管3~4个,合生面有油管5~6个,果实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两果柱的顶端。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高山灌木林或草丛中。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肃。

  ②宽叶羌活,又名:鄂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有根茎。茎基部紫红色,表面有纵沟纹,无毛。中空,茎下部叶大,2回或近于3回的羽状复叶,叶柄长7~9厘米,基部成鞘状,抱茎;小叶的最后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又作不规则的羽状深裂;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而成广阔膨大的紫色叶鞘;两面无毛,仅下面叶脉上稍有毛。复伞形花序上密生多数花,小伞梗长1厘米,小总苞片多数,线形,与小伞梗等长或稍短;花萼5片,狭三角形;花瓣5片,黄色,卵状披针形,长2毫米,宽0.6毫米,先喘渐尖,向内折卷;雄蕊5枚,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花丝柔软向内弯曲;子房下位,2室,花柱2,甚短。双悬果具6翅,其分生果的背枝和中校有翅,而侧枝无翅。接合面向内凹。花果期7~8月。

  野生在高山向阳山坡草丛及灌木丛中。分布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③川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茎粗大,节间极短。茎基部常呈紫色,表面有纵沟纹。茎下部叶为3出2回羽状复叶,长约30厘米,有时可达60厘米;叶柄约为全长之半,有细棱,基部鞘状;小叶羽裂,下部第一对小叶有柄,其余常无柄,裂片披针形或卵形,边缘有尖或钝的粗齿,两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伞梗15~20枚,有枝,平滑,无总苞;小总苞线形;萼齿5;花瓣5,黄绿色,倒卵形,先端狭尖而内卷;雄蕊5;花柱基凸出,柱头2。双悬果阔卵形,背棱和中棱均发达,有翅,侧棱无翅,棱槽问有袖管3~4个。花期7~8月。

  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 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①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②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

  ③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

  ④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

  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

  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化学成份】 宽叶羌活含挥发油等。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性味】 辛苦,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 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痹痛忌服。

  《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贮藏】 置干燥处。

  【附方】 ①治感冒发热,扁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②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煎服。(《医级》羌活汤)

  ③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④治太阳经头痛: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

  ⑤治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⑥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⑦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各家论述】 ①《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②《医学启源》:"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③《本草汇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主治痿、痉、癫痫,麻痹厥逆。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④《本经逢原》:"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藭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

  ⑤《本草正义》:"羌、独二活,古皆不分,《本经》且谓独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经》、《别录》,止有独活而无羌活。李氏《纲目》尚沿其旧。然二者形色既异,气味亦有浓淡之殊,虽皆以气胜,以疏导血气为用。通利机关,宣行脉络,其功若一。而羌活之气尤胜,则能直上顶巅,横行支臂,以尽其搜风通痹之职,而独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颐之师门,恒以羌活专主上部之风寒湿邪,显与独活之专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疡之一切风湿寒邪,着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别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独各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节牵挛,手足上下交痛,则竟合而用之,宣通络脉,更能神应,固不仅内科着痹,应手辄效,而外科之风寒湿邪,亦莫不投剂立验。又按羌活本含辛温之质,其治疗宜于风寒风湿,而独不宜于湿热,以湿邪化热,即为温病,似无再用辛温之理,然此惟内科证治为然,若外疡之属于湿热者,苟肿势延蔓,引及骨节筋肉伸缩不利,非以羌、独之善走宣通为治,则效力必缓,故虽热病,亦不避用,但仅以为向导而任佐使之职,则分量甚轻,其主任之君药,固犹是理湿清热之正剂,此亦发表不远热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为借口也。"

  【摘录】 《*辞典》

专家解读

羌活

【功效】 羌活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功效包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等症状。羌活辛温发散,能够有效驱散体内寒湿,缓解肌肉关节疼痛,特别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各种疼痛。

【禁忌】 使用羌活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1. 阴虚内热者慎用:羌活性温,阴虚内热者服用可能加重症状。
  2. 血虚者忌用:血虚体质的人使用羌活可能导致气血更加虚弱。
  3. 孕妇慎用:孕妇使用羌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4.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羌活或其成分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配伍】 羌活在中药方剂中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羌活+防风:用于风寒感冒,增强祛风散寒效果。
  2. 羌活+独活:用于风湿痹痛,协同止痛。
  3. 羌活+川芎:用于头痛,提升活血止痛作用。
  4. 羌活+苍术:用于湿邪困脾,增强燥湿健脾效果。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羌活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香豆素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羌活提取物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特效】 羌活在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尤其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羌活成分的相关产品包括:

  1. 羌活颗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2. 羌活止痛贴:外用贴剂,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肌肉疼痛。
  3. 羌活口服液:便于服用的液体剂型,适用于风寒湿痹的治疗。

这些产品在各大药店和网络平台均有销售,使用时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