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白术

(冬术,冬白术,杨枪蓟,种术,浙术,干术,山芥,山连,山姜,山蓟,山精,乞力伽,天蓟,术)

拼音BaiShu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拉丁学名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采集加工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后,选睛天,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剪去茎杆,将根茎烘干,烘温开始用100℃,待表皮发热时,温度减至60-70℃,4-6h上、下翻动一扁,半干时搓去须根,再烘至八成干,取出,堆放5-6d,使表皮变软,再烘至全干。赤可晒干,需用15-20d,晒干全干。

生长环境

原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产地已绝迹。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块状。茎高50-80cm,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cm,宽1.5-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长或短针刺状缘,毛或贴伏的细刺齿,先端裂片较大;茎上部叶柄渐短,狭披针形,分裂或不分裂,长4-10cm,宽1.5-4cm。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长约2.5cm,总苞片5-8层,膜质,覆瓦状排列,外面略有微柔毛,外层短,卵形,先端钝,最内层多列,先端钝,伸长;花多数,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长约1.5cm,雄蕊5,花柱细长。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密被黄白色绒毛,稍扁,长约7.5mm;冠毛长约1.3cm,羽状,污白色,基部联合。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出处】 陶弘景

  【拼音名】 Bái Shù

  【别名】 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具不明显纵槽。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卵状彼针形,两侧裂片较小,通常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茎上部叶的叶柄较短,叶片不分裂,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凸起显着。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膜质,覆瓦状排列;基部叶状苞1轮,羽状深裂,包围总苞;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下部细,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雄蕊5,花药线形,花丝离生;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中央有1浅裂缝。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微扁,长约8毫米,径约2.5毫米,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残留的圆形痕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性状】 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野于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炮制】 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

  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

  ①《本草蒙筌》:"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②《本草备要》:"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性味】 苦甘,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附方】 ①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于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纲目拾遗》)

  ②治脾虚胀满:白术二两,皮四两。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③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④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⑤治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⑥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⑦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简便单方》)

  ⑧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⑨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⑩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⑾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⑿治忽头眩运,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李、肉等。(《外台》)

  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⒁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⒂治盗汗: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⒃治老小虚汗:白术五钱,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一钱。(《全幼心鉴》)

  ⒄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⒅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⒆治三日疟:九制於术一斤,广皮八两。熬膏,用饴糖四两收。(《古今良方》)

  ⒇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一两,老姜一两。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1)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22)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三钱。(《江苏中医》(12):1,1965)

  【摘录】 《*辞典》

专家解读

白术

【功效】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功效包括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因其具有显著的健脾作用,常被用于调理脾胃虚弱的各种病症。

【禁忌】 在使用白术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1. 阴虚内热者慎用,因白术性温,可能加重内热。
  2. 湿热内蕴者不宜使用,以免助湿生热。
  3. 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是有先兆流产症状者需谨慎。
  4.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配伍】 白术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茯苓配伍: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盛的泄泻。
  2. 黄芪配伍:益气健脾,适用于气虚体弱、自汗盗汗。
  3. 陈皮配伍:理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
  4. 泽泻配伍:利水渗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白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苍术酮、白术内酯等,具有以下作用:

  1. 调节胃肠功能: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 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
  3. 免疫调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4. 抗肿瘤作用:部分研究表明,白术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特效】 白术在治疗脾虚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特效,尤其是对于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疗效显著。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白术的相关产品较多,常见的有:

  1. 白术颗粒:主要用于健脾益气,治疗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2. 复方白术丸:常与其他药材配伍,用于调理脾胃、利水渗湿。
  3. 白术健脾口服液: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儿童和成人。
  4. 白术养生茶:以白术为主要成分的养生茶饮,用于日常调理脾胃。

这些产品在各大药店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使用时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