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宝鼎香,黄姜)
辛、苦,温。归脾、肝经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地。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状块根,灰褐色。根茎卵形,内面黄色,侧根茎圆柱状,红黄色。叶根生;叶片椭圆形或较狭,长20~45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叶柄长约为叶片之半,有时几与叶片等长;叶鞘宽,约与叶柄等长。穗状花序稠密,长13~19厘米;总花梗长20~30厘米;苞片阔卵圆形,每苞片内含小花数朵,顶端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腋内无花;萼3钝齿;花冠管上部漏斗状,3裂;雄蕊药隔矩形,花丝扁阔,侧生退化雄蕊长卵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丝状,基部具2棒状体,柱头2唇状。蒴果膜质,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8~11月。
【出处】 《唐本草》
【拼音名】 Jiānɡ Huánɡ
【别名】 宝鼎香(《纲目》),黄姜(《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秋,冬采挖,洗净,煮熟至透心为度,晒干,撞去外皮,再晒干。浙江地区将郁金根茎在鲜时切片晒干,名"片姜黄"。
【原形态】 ①姜黄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状块根,灰褐色。根茎卵形,内面黄色,侧根茎圆柱状,红黄色。叶根生;叶片椭圆形或较狭,长20~45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叶柄长约为叶片之半,有时几与叶片等长;叶鞘宽,约与叶柄等长。穗状花序稠密,长13~19厘米;总花梗长20~30厘米;苞片阔卵圆形,每苞片内含小花数朵,顶端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腋内无花;萼3钝齿;花冠管上部漏斗状,3裂;雄蕊药隔矩形,花丝扁阔,侧生退化雄蕊长卵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丝状,基部具2棒状体,柱头2唇状。蒴果膜质,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8~11月。
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块根(郁金)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郁金,参见"郁金"条。
【性状】 ①姜黄
为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卵圆形或纺锤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长2.5~5.5厘米,直径10~20毫米。表面深黄棕色,常带黄色粉末,多皱缩,并具有明显的环状节及须根残痕。质坚实而重,难折断,断面棕黄色或黄色,角质状或蜡样光泽,近外围有一黄色的环纹,中部常有黄色的筋脉小点。微有香气,味苦辛。咀嚼时唾液染黄色。以圆柱形、外皮有皱纹、断面棕黄色、质坚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福建等地。此外,江西、台湾、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产。
②片姜黄(《临症指南》)
又名:片子姜黄(《纲目》)。为植物郁金根茎的干燥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厘米,宽1.5~3厘米,厚3毫米左右。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1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散在。质坚实,粉质,有筋脉。有姜香气,味苦而辛凉。以片大、色黄白、质坚实、起粉者为佳。
主产浙江。
【化学成份】 姜黄含挥发油4.5%、6%。挥发油中含姜黄酮58%、姜油烯25%、水芹烯1%、1,8-桉叶素1%、香桧烯0.5%、龙脑0.5%、去氢姜黄酮等。还含姜黄素0.3%、1.1%、4.8%及阿拉伯糖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
【药理作用】 ①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②对子宫的作用
片姜黄及色姜黄煎剂及浸剂(2%盐酸作溶剂)对小白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1次给药可持续5~7小时。
③降压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④抗菌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⑤其他作用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对离体蛙心引起显著的抑制。
【炮制】 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晾干。片姜黄: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刷洗泥屑,晾干。
【性味】 辛苦,温。
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④《东医宝鉴》:"性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 入脾、肝经。
①《纲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④《纲目》:"治风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本草经疏):"凡病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塑上逆作胀者,切勿误用。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
【附方】 ①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②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③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⑤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⑥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⑦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⑧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⑨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⑩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⑾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
⑿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⒀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⒁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⒂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各家论述】 ①《本草拾遗》:"姜黄,性热不冷,《本经》云寒,误也。"
②《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③《本草经疏》:"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④《本草述》:"姜黄,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如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皖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虽所投有多寡,然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如《本草》所说也。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此味能致血化者,较与他血药有原委,不察于是,而漫谓其破血,讵知姜黄不任受’破’之一字也。"
⑤《本草求真》:"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入心,专泻心胞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癥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
⑥《本草求原》:"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
⑦《本草正义》:"姜黄始见《唐本草》,称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谓辛少苦多,性热不冷,则《唐本》寒字,盖亦传写之误。石顽谓有二种。按: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本已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似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是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者。《唐本》谓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瘀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而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
【摘录】 《*辞典》
专家解读
【功效】
姜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包括:
-
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
行气止痛:对于胸胁胀痛、脘腹胀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
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等炎症性疾病。
-
抗炎抗氧化:现代研究发现,姜黄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禁忌】
在使用姜黄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配伍】
姜黄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姜黄的多种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
抗氧化作用:姜黄素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
神经保护作用:姜黄素有助于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特效】
姜黄在以下特定疾病中表现出特效:
-
关节炎:姜黄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姜黄能够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姜黄成分的相关产品包括:
-
姜黄提取物胶囊:主要用于抗炎、抗氧化,适合关节炎患者。
-
姜黄茶:便于日常饮用,有助于消化和预防慢性疾病。
-
姜黄护肤品:利用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用于改善皮肤炎症和延缓衰老。
这些产品在各大药店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功效】 姜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包括:
- 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 行气止痛:对于胸胁胀痛、脘腹胀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 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等炎症性疾病。
- 抗炎抗氧化:现代研究发现,姜黄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禁忌】 在使用姜黄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配伍】 姜黄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姜黄的多种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 抗氧化作用:姜黄素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 神经保护作用:姜黄素有助于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特效】 姜黄在以下特定疾病中表现出特效:
- 关节炎:姜黄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姜黄能够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姜黄成分的相关产品包括:
- 姜黄提取物胶囊:主要用于抗炎、抗氧化,适合关节炎患者。
- 姜黄茶:便于日常饮用,有助于消化和预防慢性疾病。
- 姜黄护肤品:利用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用于改善皮肤炎症和延缓衰老。
这些产品在各大药店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