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楝子,苦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Toosendan Fructus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11-12月果皮呈浅黄色时采摘,晒或烘干。
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出处】 《本草正》
【拼音名】 Chuān Liàn Zǐ
【别名】 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 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原形态】 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性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附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备注】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摘录】 《*辞典》
专家解读
【功效】
川楝子,又称金铃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功效包括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常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症状。在中医临床中,川楝子常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不适,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消炎作用。
【禁忌】
使用川楝子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配伍】
川楝子在中药配伍中应用广泛,常见配伍如下: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川楝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楝素、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镇痛抗炎:川楝素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
-
抗菌杀虫:川楝子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寄生虫具有抑制作用。
-
抗肿瘤:部分研究表明,川楝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特效】
川楝子在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和疝气疼痛方面具有特效。特别是与延胡索配伍使用的金铃子散,是中医治疗胸胁疼痛的经典方剂。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川楝子的相关产品较多,例如:
-
金铃子散: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
-
川楝子丸:用于调理肝气郁结、疝气疼痛等。
-
复方川楝子片:结合其他药材,用于治疗多种肝郁气滞相关症状。
这些产品在药店和中医药馆均有销售,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和禁忌。
【功效】 川楝子,又称金铃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功效包括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常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症状。在中医临床中,川楝子常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不适,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消炎作用。
【禁忌】 使用川楝子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配伍】 川楝子在中药配伍中应用广泛,常见配伍如下: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川楝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楝素、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镇痛抗炎:川楝素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
- 抗菌杀虫:川楝子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寄生虫具有抑制作用。
- 抗肿瘤:部分研究表明,川楝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特效】 川楝子在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和疝气疼痛方面具有特效。特别是与延胡索配伍使用的金铃子散,是中医治疗胸胁疼痛的经典方剂。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川楝子的相关产品较多,例如:
- 金铃子散: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
- 川楝子丸:用于调理肝气郁结、疝气疼痛等。
- 复方川楝子片:结合其他药材,用于治疗多种肝郁气滞相关症状。
这些产品在药店和中医药馆均有销售,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