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奔豚气
奔豚气

奔豚气

部位

胸部

奔豚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有类似症状者。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奔豚气介绍

    奔豚气是一种中医术语,描述的是一种由于情志内伤、寒饮内停或肾阳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气逆上冲的病症。患者常感到有一股气从少腹或脐下向上冲至胸咽,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烦躁等症状。中医认为,奔豚气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肾气不足或寒饮内停,导致气机逆乱。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奔豚气的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可能导致内脏平滑肌的异常收缩,从而引发气逆上冲的感觉。此外,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可能在奔豚气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医学通过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试图揭示奔豚气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

    特效药

    目前,针对奔豚气的特效药在中医和西医领域有所不同。中医治疗奔豚气常用疏肝理气、温肾纳气或温阳化饮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肾气丸等。西医治疗则侧重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缓解心理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然而,由于奔豚气的病因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特效药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奔豚气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中药制剂和保健品。中药制剂如柴胡疏肝丸、肾气丸等,这些产品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一些调节神经功能和缓解情绪的保健品也在市场上销售,如含有维生素B族、镁等成分的保健品,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和使用这些产品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奔豚气治疗的辨证论治

    肝肾气逆型【证见】 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恶闻人声,或腹痛,喘逆,呕吐,烦渴,乍寒乍热,气还则止,常反复发作。舌苔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理气降逆。

    【方药】

    主方奔豚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李根白皮15克,黄芩12克,葛根2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代赭石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寒水上逆型【证见】 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 温阳行水,理气降逆。

    【方药】

    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炙甘草6克,大5枚,吴茱萸6克,法半夏12克,生9克。水煎服。

    奔豚气病 《绍奇谈医》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

    此病在西医学中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而临床时有所见,我曾留心查阅过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粗计亦有数十例之多。

    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

    奔豚汤以“气从少腹上冲至胸”为主证,“腹痛”,“往来寒热”为兼证,(非必具症状)。方用李根白皮、黄芩、根,凉肝清热;半夏、生姜,降逆平冲;芍药、甘草合当归、川芎,缓急止痛。其病位在肝,病性属热,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逆上冲(气有余即是火)。于证,当有舌红(边尖),苔薄黄,脉弦滑数,口苦、咽干、心烦、腹痛或往来寒热。

    奔豚气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 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

    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止。炷如矢大。

    《针灸资生经·卷四》: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门、或关元百壮。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针灸逢源·卷五》:奔豚气,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神灸经纶·卷三》:胁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气海、关元、期门、窍阴。

    本证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寒水上逆所致。其上冲之理与冲脉有联系,因冲脉起于下焦,循腹部至胸中。其病理是由下逆上,而有气、寒、水之别。

    气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证候表现亦常有情志不能之状,寒水则由于阴盛或阳衰而引起。但气、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水因寒凝,而寒水之逆又莫不因于气。故理气降逆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法则,可根据证候,结合使用。

    涉及肝、肾、脾、胃等诸多脏器及冲脉。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因此涉及身体各个器官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