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天疱疮
天疱疮

天疱疮

部位

皮肤

科室

口腔科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类重症的皮肤病。特征为薄壁、易于破裂的大疱,组织病理为棘刺松解所致的表皮内水疱,有特征性的免疫学所见。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天疱疮介绍

    天疱疮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和大疱。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身上,但也可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天疱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导致体内产生针对皮肤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自身抗体,从而使皮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弱,形成水疱。

    症状 天疱疮的主要症状包括:

  • 皮肤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和大疱,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
  • 黏膜(如口腔、生殖器)上也可能出现水疱和糜烂。
  • 伴有瘙痒和疼痛。
  • 严重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天疱疮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发现天疱疮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桥粒芯蛋白(如Dsg1和Dsg3)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皮肤细胞间的连接,导致水疱形成。

    此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在天疱疮的发病中起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天疱疮的风险,而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可能触发或加重病情。

    特效药 目前,天疱疮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虽然没有明确的“特效药”,但以下药物在控制病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1.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控制炎症和水疱的形成。
    2.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常与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以减少激素用量和副作用。
    3.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近年来在治疗难治性天疱疮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用于治疗天疱疮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2. 泼尼松(Prednisone):口服制剂,广泛用于天疱疮的初始治疗。
    3. 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注射制剂,用于重症患者的短期冲击治疗。
  •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口服或注射制剂,常用于联合治疗。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口服制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 生物制剂

  •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静脉注射制剂,用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天疱疮的治疗。
  • 这些产品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并减少副作用。

    1.支持疗法甚为重要,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进食困难者应由静脉补充,全身衰竭者需少量多次输血。应注意清洁卫生并防止褥疮。

    2.皮质类固醇激素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强的松)、泼尼龙等。开始的剂量需大,以期尽快控制病情,一般先给予泼尼松,对皮损面积小于体表10%的轻症患者给以30一40mg/d,对皮损面积占体表30%左右的中症患者给以60mg/d;对皮损面积占体表50 %以上的重症患者给以80mg/d,给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3一5天后,仍有新水疱出现,应酌情加量。直至能控制新的水疱出现,且原有皮疹消退,维持此剂量10天一2周,然后减量。开始减量可稍快,如每周减总量的10%,减至30mg/d后要慎重。在减药过程中,若有新水疱出现应暂停减量。至病情稳定后,逐渐调整至维持量,并长期服用。减药太快或骤然停药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3.免疫抑制剂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的用量,避免或减少大剂量激素的副作用,可选用雷公藤多甙30一60mg/d,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1一2mg/kg·d口服。或甲氢蝶呤10一25mg,肌内注射,每周一次。

    4.对病情严重、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仍不能控制皮疹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血浆置换疗法。

    5.局部治疗对有大面积糜烂者,应按二度烧伤的方式处理,换药时注意消毒及隔离措施。注意室内温度,避免着凉。清洁刨面,去除脓痂,糜烂面可用1 :8000高锰酸钾浸浴或l:2000黄连素溶液清洗,或根据细菌培养选用适当抗菌素外用。口腔糜烂除用清洁及消毒含漱剂外,外涂2.5%金霉素甘油涂剂,可减轻疼痛。

    6.注意事项由于激素用量较大,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严重的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肺感染、糖尿病肺结核活动、高血压、精神症状等,一旦出现,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发感染时应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选用适当抗生素。并发念珠菌感染时可用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氟康唑等。对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检查血像及肝、肾功能。

    本病病情较为严重,在急性发作期间,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如下。

           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土茯苓30克,生地黄25克,连翘茵陈各15克,黄芩栀子泽泻枳壳各12克,白术苍术淡竹叶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5克(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

           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方药】
           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2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术、扁豆山药各15克,苍术12克,陈皮炙甘草各5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阴伤津耗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
           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9克,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玉竹金银花各15克,黄芩、玄参麦冬各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克,或用西洋参6~9克另炖服。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性、增殖性、落叶性和红斑性。近年来在我国报告较多的疱疹样天疱疮很可能也是天疱疮的一个亚型。

    (一)寻常性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是最重及常见的一型。大部分病人在皮肤损害发生之前4一6个月先有口腔粕膜的水疱或糜烂。皮肤损害为大小下一的浆液性大疱,疱壁较薄、松弛易破,成为糜烂面,且很少自行愈合。疱常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发生,若以手指将疱轻轻加以推、压,可使疱壁扩展、水疱加大,或稍用力推擦外观正常的皮肮,亦可使表皮脱落或于搓后不久出现水疱,称棘刺松解征或尼氏征(Nikolsky sign)。

    本病开始可仅有少数水疱,常见于胸、背部,以后水疱逐渐增多,可渐遍发全身。由于疱壁薄,很易破裂而成为大片的潮红糜烂面。若继发感染,则有脓疱及脓痂,分泌物有一股难闻的臭昧。若不及时治疗,水疱及糜烂面不断向周围扩大,大量体液丢失,体质日渐衰弱,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因肺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死亡。

    (二)增殖性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是寻常性天疱疮的良性型,很少见。患者一般是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皮损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等皱折部位。损害最初为薄壁的水疱,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边缘常有新生水疱,使损害面积逐渐扩大。皱折部位温暖潮湿,易继发细菌及念珠菌感染,且有一股臭味。陈旧的损害表面略干燥,呈乳头瘤状。病程慢性,预后较好。

    (三〕落叶性天疱疮(pemphigus foliapeas)初起常在头、面、上胸或背部红斑基础上出现少数松弛性水疱,棘刺松解征阳性。疱壁较寻常性更薄,疱很易破裂成为糜烂面,上有黄褐色痂屑。口腔粘膜较少受累。本病皮损缓慢发展,渐波及全身,体表的大部分均为片状污秽痂屑,如落叶状。由于痂屑下分泌物被细菌等分解常产生臭味。病程慢性,患者可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四)红斑性天疱疮(pemphigus erythematosus )是落叶性天疱疮的良性型,患者健康情况一般良好。病损主要发生在头、面及胸、背上部,一般无粘膜损害。早期常在面部出现红斑,可有轻度渗出,有鳞屑及轻度结痂,痂下可见表浅糜烂。头皮及胸背部的损害呈散在直径为0.5一2.0cm大小的红斑水疱,上附痂屑。患者的原发损害是表浅续多年,偶可发展至全身而转化为落叶性或寻常性天疱疮。

    (五)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基本损害为绿豆或更大的水疱。虽然也是表皮内疱,但疱壁较紧张,棘刺松解征不明显。损害常排列呈环状或多环状。好发于胸、背、腹部。患者多为中、老年、自觉程度不等的瘙痒。病程慢性,预后好。少数病例可发展成红斑性天疱疮。

    基本病理变化为表皮棘细胞的棘刺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和大疱。疱液中有棘刺松解细胞,这种细胞胞体大,呈球形,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均匀嗜碱性。

    不同型棘刺松解的部位不同。寻常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基底层上方,因此水疱在基底层上。增殖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与寻常性相同,但有明显的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并有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表皮内脓肿。落叶性、红斑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在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形成的疱最为浅表。瘤疹样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棘层中部,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

    1.临床表现各型天疱疮的基本损害均为松弛性薄壁大疱及糜烂面,且不易愈合,棘刺松解征阳性。寻常性天疱疮常先有口腔粘膜损害。

    2.组织病理取新出水疱作组织病理检查均示棘刺松解所致的表皮内疱。

    3.免疫荧光取水疱周围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荧光,系IgG和(或)C3沉积所致。取病情活动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检出天疱疮抗体。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各型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有抗角朊细胞间物质抗体,而且抗体滴度与病情轻重平行。在表皮器官培养中加入天疱疮患者血清,48一72小时后可在基底细胞上部出现棘刺松解现象。棘刺松解的发生可能与抗原抗体结合后产生的蛋白酶有关,已证实天疱疮抗体与角朊细胞结合后,可使表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后者使纤维蛋白酶系统激活而导致棘刺松解。天疱疮抗原存在于角朊细胞的连接蛋自桥粒,为糖蛋白,寻常性天疱疮的抗原分子量为210000u(道尔顿);红斑性天疱疮抗原为桥粒芯糖蛋白,分子量为160000u。

    1.组织病理  特点是棘细胞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及水疱形成。棘细胞的棘突变性萎缩,出现松解,棘细胞间失去联系,产生裂隙,形成大疱,单个或成群的棘细胞游离于疱腔之中,即所谓“棘层松解细胞”。寻常性天疱疮的表皮内大疱位于基底细胞上方,增殖性天疱疮的组织病理与寻常性者基本相同,此外尚见棘层肥厚,表皮呈乳头瘤样增殖,出现表皮内小脓疡,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落叶性和红斑性天疱疮的表皮松解性大疱则位于角质层或颗粒层下。

    2.实验室检查

    (1)刮取新鲜水疱基底组织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松解游离的棘细胞,胞核大而染色均匀,核周有一透明带,周边的细胞浓染,棘突消失,此即棘突松解细胞,对天疱疮有诊断意义。

    (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取水疱或其周围皮肤作冻切片,可见棘细胞间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3)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取患者血清检测天疱疮抗体,其滴度与病情呈正相关。

    (4)出现血浆总蛋白降低和不同程度贫血。初起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嗜中性与嗜酸性白细胞增加,血沉常不同程度加速。

    1 保持床褥清洁、平整、皮损面积大者,所有布类均消毒后使用。

    2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3 修平病人指甲,避免抓破疱壁。

    4 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遵医嘱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有大疱者,先抽尽疱液,再外敷中药。

    5 避免受凉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饮食。

    6 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一)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发于老年人,基本损害为壁厚张力性大疱或血疱,不易破裂,破裂后易愈合,棘刺松解征阴性,粘膜损害少见。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下疱。取皮损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基底膜带因1gG和(或)C3沉积所致的带状荧光。

    (二)疱疹样皮炎损害为多形性、成群的张力性绿豆至樱大小厚壁水疱,棘刺松解征阴性。自觉瘙痒。组织病理检查水疱位于表皮下。取皮损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真皮乳头顺粒状IgA沉积。

    常伴不同程度发热、厌食、神疲乏力等。由于皮肤大面积糜烂,大量体液外渗,蛋白质、电解质及体液丢失过多,身体衰弱,容易合并败血症肺炎等继发感染。

    天疱疮 疾病
    994人参与

    相关疾病

  • 新闻头条
  • 专题头条
  • 医药资讯
  • 保健养生
  • 美容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