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

部位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多由慢性扁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慢性扁桃体炎介绍

    慢性扁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的持续性炎症。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患病。慢性扁桃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疼痛,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长期炎症还可能导致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菌感染(如链球菌)、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通过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定植和免疫反应的失衡是导致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

    此外,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组织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症介质在炎症的持续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基因学研究也表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扁桃体炎的易感性相关。

    特效药

    目前,针对慢性扁桃体炎并没有明确的特效药。治疗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用药、免疫调节等。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局部用药如含漱剂、喷雾剂等可以缓解症状。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慢性扁桃体炎的产品主要包括抗生素类药物、局部用药和免疫调节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上市产品:

    1. 抗生素类药物

    2. 阿莫西林: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性扁桃体炎。
    3. 克拉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 局部用药

  • 复方硼砂含漱液:用于缓解咽部不适和消炎。
  • 喉症喷雾剂:含有抗菌成分,用于局部杀菌和缓解症状。
  • 免疫调节剂

  • 转移因子口服液: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扁桃体炎的复发。
  • 胸腺肽肠溶片:调节免疫功能,辅助治疗慢性扁桃体炎。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产品时应遵医嘱,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目前仍以手术摘除扁体为主要治疗方法。但要合理掌握适应症,避免任意切除扁桃体使呼吸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监视障碍,何况手术并非绝对安全,有时还可有后遗症如咽部发干、疼痛、不适等症状。只有对于那些炎症已呈不可逆性病变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根据免疫学观点,慢性扁桃体炎属“感染—变态反应状态”,且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故治疗不应仅限于局部用药,全身用抗生素或手术切除,还应将免疫疗法和抗变应性措施考虑在内,包括使用脱和敏作用的细菌制品(如用链球菌变应原和疫苗进行脱敏),以及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应根据病史,结合上述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而不应以单纯扁体的大小为依据,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扁桃体在不断缩小,慢性扁桃体炎分为三种类型,即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所以扁桃体的大小并不表明其炎症程度,故不能以此作出诊断。

    按其病理变化,可分三型。

    1.增生型  多见于儿童。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结缔组织增加,扁桃体慢性充血、肥大。

    2.纤维型  多见于成人。扁桃体淋巴组织萎缩,间质内纤维瘢痕组织增生,隐窝口阻塞,扁桃体变小而坚韧。

    3.隐窝型  主要病变深居扁桃体隐窝内,淋巴滤泡呈慢性炎症,淋巴组织瘢痕化。由于隐窝口被瘢痕组织阻塞引流不畅,以致隐窝明显扩大,或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菌、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聚集形成脓栓。因病情重易产生并发症,又称慢性脓毒性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

    病人常有咽痛,易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较少,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或微痛。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常有呼吸不畅、鼾声、语言含糊及进食缓慢等症状。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刺激胃肠道或隐窝内细菌,毒素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易疲乏、消瘦头痛、低热等症状。

    检查见舌腭弓及扁桃体慢性充血,粘膜呈暗红色。扁桃体多与前、后弓炎性粘连;表面或平整,或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有时可见线状瘢痕,扩大的隐窝开口及干酪样栓或粘膜下黄白色斑点。用压舌板于舌腭弓外侧挤压扁桃体,可有分泌物从隐窝口溢出。下颌角下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慢性扁桃体炎时,隐窝内上皮坏死脱落,细菌及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可产生小溃疡及瘢痕形成而引流不畅,适于细菌生长繁殖,故感染不易消除。屡发急性扁桃体炎,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治疗不彻底,则更易转为慢性。本病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但近年来基于免疫学的观点,认为自身变态反应为引起慢性扁体的重要机制。

    检查可见扁体慢性充血,扁桃体表面不平,瘢痕,与周围组织有牵连,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呈黄白色小点,其上盖有菲薄粘膜或粘连物。隐窝开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
    慢性扁桃体炎已引起全身并发症时,血清中甲种,丙种球蛋白与粘蛋白多异常增高,而反应性蛋白检查多为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之效价增高,血沉亦多加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氨基酸定量,血清中α2蛋白高价,对病灶性扁桃体炎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血清荧光抗体检查,在扁桃体组织切片中,确定出扁桃体形成的质量变化(IgG占优势),如能确定这种变化主要位于隐窝-淋巴间质内(后者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这种功能),就有充分依据证明在腭扁桃体内有潜在性或活动性病灶存在。

    1.慢性扁桃体炎的病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都是重要的。对于患病儿童,应养成不挑食、不过食的良好习惯。

    2.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是预防慢性扁体炎的重要一点。

    3.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4.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町用酒精擦浴,协助降温。

    5.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预防本病。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扁体角化症(keratosis of tonsil)  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形如黄白色角状或尖形砂粒样角化物,触之坚硬,根基牢固,不能拭掉,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反觉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可同时发生于咽后壁、咽侧束和舌根等处。病程较长,多发生于30岁以前的青年。病因尚不明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扁桃体肿瘤  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有溃疡,均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如扁桃体肉瘤,早期可局限于扁桃体粘膜下,表面光滑,主要症状为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常有颈淋巴结转移,以青年人较多见,活检可确诊。

    3.扁桃体症状性肥大  系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患白血病时,扁桃体可呈对称性肿大。有时咽部症状可为其首发症状。根据周围血象及骨髓象进行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不仅由于炎症蔓延可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等,更重要的是为人体常见的感染病灶之一,与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长期低热等疾患关系密切。如何诊断为病灶扁体炎,尚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临床常认为人体受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发生变态反应而产生各种并发症;此类并发症多发生于扁桃体炎发作后1~3个月,病情的演变或恶化往往与扁桃体炎的发作有联系;病灶性扁桃体以纤维型病变者居多,常有隐窝内分泌物潴留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应根据病史、局部与全身检查等资料,全面分析,相互参证,有时结合扁桃体摘除后的情况加以判断。另外,扁桃体激发试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滴度的动态观察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慢性扁桃体炎 疾病
    606人参与

    相关疾病

  • 新闻头条
  • 专题头条
  • 医药资讯
  • 保健养生
  • 美容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