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胎热
胎热

胎热

科室

产科

胎热是指因孕母恣食辛热炙煿之物,或患热病失于清解,以致胞宫积热,影响及胎儿。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胎热

    胎热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热症,通常表现为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出现发热、烦躁、口渴、尿黄等症状。中医认为,胎热多由于孕妇在孕期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或感受外邪等因素引起,导致胎毒内蕴,进而影响胎儿。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胎热可能与孕妇的感染、炎症、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孕妇在孕期若患有 TORCH 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进而引发胎热。此外,孕妇的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内环境,增加胎热的风险。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胎热可能与某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高表达有关。这些炎症因子在母体和胎儿之间的传递,可能引起胎儿体内炎症反应,导致胎热症状。

    特效药

    目前,针对胎热的特效药物尚不明确。中医治疗胎热多采用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的方剂,如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西医治疗则侧重于对症处理,如使用退热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胎热的产品多为中成药和保健品。常见的中成药有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颗粒等,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轻度的胎热症状。保健品方面,一些含有金银花菊花等清热成分的婴幼儿保健品也被用于辅助调理胎热。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任何药物和保健品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因其体质特殊,用药需谨慎。

    治疗法则: 滋阴,清热,安胎。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山药15克、续断15

    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苧麻根12克。水煎取汁约300毫升,1日2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出血量多者,加阿胶15克、早莲草30克;腰痠者加桑寄生15克、

    杜仲15克;恶心呕吐,心烦口渴者,加竹茹10克、麦冬12克;口苦咽干,胁脓烦热者,加栀子12克、川楝10克;兼肾气亏虚,固摄失职,屡孕屡堕而成滑胎者,加菟丝子20克、太子参15克。

    (三)外敷药物

    1.取井底泥敷于脐下丹田,或加青黛少许。有安胎除热之功。

    2.黄芩、板蓝根浮萍、海蛤粉各3克,敷脐。功用同上。

    (三)饮食疗法

    (1)荷叶冬瓜汤:鲜荷叶一块,洗净,切成小块;鲜冬瓜500克,洗净切片,加水300毫升,煲汤。熟后饮汤食冬瓜,食时加少量食调味。日1料,7天为1疗程。

    (2)蔗汁山药糊:淮山药60克,洗净捣烂,加甘蔗汁100毫升,置锅中隔水炖熟服

    食。日1料,7天为1疗程。

    (3)黄芩炖猫腰:黄芩15克,洗净;猪腰l对,去脂及筋膜,切片,加少许调料隔

    水炖熟,去黄芩后服食。日1料,5天为1疗程。

    (4)汁银花露:银花露300毫升,梨汁50毫升,混合后当茶饮。日1料,7天为1疗程。梨汁亦可用荸荠汁代之。

    施治要点:

    (一)胎前气旺血热,血海不宁而成胎热胎动诸症,治当清热养血为主,此说自朱

    丹溪氏提出至今,仍有临床指导价值。朱氏力倡胎前清热,令血静循经而不致妄动,举黄芩为清热安胎之要药,配以白术健脾渗湿。现代医家也多以芩术为安胎之首选药,以热为主者,芩倍于术;以湿为重者,术倍于芩,随证佐入他药,且可任意抽添,审证安胎。

    (二)肾者水火之脏,为五脏阴阳之源泉动力,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

    此不能发。肾中元气为冲任胞宫之根蒂,胎气者系于肾,肾固则胎自安。胎动之病,无论属寒属热,均不可离乎于肾,胎热之证,可选滋补肾阴之甘寒之品,亦可在清热养阴之中,配以性味平和,不温不燥之补肾药,以勿助胎热为度。

    (三)怀孕之初,首忌交合,因其扰动胎元,使阴气外泄,消耗肾气而固系无权。故在治疗期间,严禁房事,否则不仅药治无效,甚则有堕胎之虞。

    (四)胎热患者发生胎漏,以夏季为多,因暑日炎热之气与胞中之热合而为伍,扰

    动胎元,迫血妄行而致。夏季治疗,可适当加用清泄暑热之品。

    (五)滑胎患者宜在孕前服药,清除胞宫蕴热,既孕之后,则应尽早用药,滋阴以

    荫胎,保胎度过以往流产月份以后再减少用药次数,维持至分娩,方为稳妥。若常在同一月份滑胎的患者,可指导其调整受孕时间,避开容易滑堕时间,或可有益。

    妊娠期间,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欠润,脉滑数。

    本证多由素体阳盛,嗜食辛辣;或七情郁结,五志化火;或阴虚生热,热伤胎气而成。

    1.患者宜住院治疗,若无条件住院,则应保证休息,环境宜安静舒适,清爽宜人。禁正喧哗吵闹或频繁探视惊扰,保证足够休息与睡眠。出血期间要绝对卧床,减少活动。

    2.注意患者阴道出血腹痛情况,在出血量增多或有胎块排出,下腹坠痛难忍时,应考虑中止妊娠。

    3.有堕胎征象时,患者大多精神紧张,惊恐不安,需要给予必要的安慰和疏解,鼓励继续治疗,并作好两种思想准备,听其自然,解除思想压力,动员家属配合给予支持与安慰。

    其热本应有虚实之分,然而妇女妊娠之后,阴血下聚养胎,本体属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状态,故胎热之证多为虚热而鲜见实热。本证常见于胎漏、胎动不安等病中。

    ①指临产两目失明。《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将临月,两目失明,不见灯火,头痛眩晕,腮颔肿不能转侧,此肝经热毒上攻,由过食炙煿、火酒、辛辣等物,名曰胎热。”治宜天冬饮。

    ②指婴儿出生后目闭面赤,眼胞浮肿,烦啼不已,溺赤粪稠之症。此因小儿在母胎时感热所致,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