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朋友家人聚会往往会通过饮酒增进感情,调节气氛。近来,饮酒也越来越流行混搭风,比如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脉动,还有五花八门的鸡尾酒等等。很多人都有不同的酒混着喝而喝醉的经历。那么,用不含酒精的软饮料勾兑酒是否也一样容易喝醉呢?还是仅仅稀释了酒?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淸饮料对酒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有何影响。
吸收环节
饮酒后,酒精可以慢慢地经胃壁或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在这个过程,如能减慢酒精的吸收,就可以延缓醉酒。比如喝酒前先吃点东西垫垫底——胃内有食物时,酒精与胃粘膜的接触会减慢,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因此,同样的饮酒速度,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勾兑过的酒由于降低了酒精的浓度,也能减慢酒精的吸收。
但碳酸饮料需要当心,由于富含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胃部迅速膨胀,增加胃吸收酒精的面积;且二氧化碳还能促进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增加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所以用碳酸饮料勾兑使人更容易醉酒。
分布环节
酒精进入血液后,即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乙醇有脂溶性,较易透过血脑屏障。乙醇进入大脑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其浓度越高,进入大脑的酒精就会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而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一样,是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血脑屏障的,并不会影响乙醇进入血脑屏障的速率。所以,即使是用含气饮料兑的酒,在这个环节并不会加速酒精进入大脑,反而能通过稀释作用减缓这个过程。
代谢环节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肝脏,90%的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或储存为脂肪。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这些酶的代谢速度,就会造成酒精和乙醛在血液中积存,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
人体的酒精代谢酶类基本上是稳定的,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半数亚洲人受遗传影响,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代谢酒精能力较弱,因此相对于欧洲人酒量差。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即便少量饮酒,也很容易就出现所谓的“亚洲红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加不加饮料并不会影响人酒精代谢的能力。
排泄环节
还剩大概10%的酒精会以原形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勾兑了软饮料的酒含大量水分,会加速排尿的速度,利于酒精的排泄。
饮料兑酒更容易醉
从上述酒精在体内的作用过程来看,吸收、代谢和排泄都可能会因软饮料的摄入而产生影响。如摄入的是可乐或雪碧等碳酸饮料,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得胃部膨胀、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酒精的吸收,更容易造成醉酒。
但如果摄入的是非碳酸饮料,由于稀释作用,降低了酒精浓度,也减慢了酒精的吸收速度。大量水分的摄入还会加速酒精的排泄,因此能避免醉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酒精度低的混合饮料也容易让我们不自觉地饮用过量,造成总量的累积,最终也会喝醉。即便不醉,大量酒精经肝脏代谢后,产生的热量会转变为脂肪储存,容易引起脂肪肝、高血脂症,长期下去甚至导致肝脏硬化。因此,不管怎么喝,酒都不宜多喝。
春节防醉酒,给你支三招
酒喝多了伤身,可是不喝又不行,那怎么办呢?以下是几招防醉酒的方法:
一、切忌空腹饮酒:饮酒前要先吃点东西垫底,如肉类、牛奶、面点等。肉类等脂肪食物不易消化,保护胃壁,能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蛋白质类食物富含氨基酸,能加速酒精的分解代谢。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动物肝脏、蔬菜、粗粮,也能提高身体的解酒能力。但不要用咸鱼、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下酒,这类产品多含有亚硝胺,亚硝胺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会增加患食管癌、胃癌的风险。
二、选择最佳的酒类:从健康角度考虑,果酒之一的葡萄酒为最佳。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损伤最小的为葡萄酒,黄酒次之,白酒则最为严重。
三、小口慢饮,多喝汤水:慢饮能让机体有时间分解代偿体内的乙醇,而汤水则能让酒精稀释并尽快随尿排除体外,因此喝酒时要勤上厕所。另外酒醒后,容易头晕,可以多喝些水,缓解脱水状况,另外吃一些食物,缓解酒精对消化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