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癔症
癔症

癔症

(歇斯底里)

部位

头部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精神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病理基础。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癔症介绍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癔症多由心理因素引起,如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失明、失聪、瘫痪、抽搐等,但这些症状与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病变无关。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癔症的发生与大脑功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癔症患者在发作时,大脑某些区域的活性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与情绪调节和意识控制相关的区域。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癔症症状是潜意识冲突的外在表现,患者通过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冲突和需求。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癔症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效果。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有效缓解癔症症状。心理教育和支持性治疗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特效药

    目前,癔症并没有明确的特效药物。治疗癔症主要依靠心理治疗和症状缓解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镇静剂,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但并不能根治癔症。

    上市产品

    市场上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癔症的特效药,但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缓解癔症症状。例如:

    1.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用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2.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用于改善抑郁情绪。
    3. 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类药物,用于控制抽搐和过度兴奋。

    此外,一些心理治疗工具和软件也在市场上逐渐普及,如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在线治疗平台,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心理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心理治疗: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病人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造成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所造成的影响。

    ①暗示疗法,可觉醒暗示或催眠暗示。主要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的理疗、针刺或按摩,以取得疗效。

    ②心理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目的在于:引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

    ③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

    二、药物治疗:

    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很难接受正规精神治疗时,可采用酸氯丙嗪25~50mg IM;或安定10~20mg IV,促使患者入睡。急性期后,精神症状仍然明显者,可采用盐酸氯丙嗪口服25~50mg 1~3次/d。头痛、失眠等可给予阿普唑仑0.4mg 3次/d。

    一、病史及症状

    (一)本病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征,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二)临床表现多样化。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两型:

    (1)分离型:

    ①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

    ②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

    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

    (2)转换型:

    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二、体检发现:

    无阳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既便有感觉、运动障碍体征,但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

    三、辅助检查:

    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

    (1)精神刺激: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后的发作中可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而是通过触景生情或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摧残,则是后来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多不明显。

    (2)心理素质: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及引发何种癔症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一般来说,具有癔病性格的人遇有精神刺激,易发生癔病。所谓癔病性格系指:

    1、情感丰富:情感鲜明强烈,但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

    2、暗示性强:主要是指在一定环境气氛和情感基础上容易接受外界影响,以及容易对自身的某种感觉或某种观念无条件的接受(自我暗示)。

    3、自我中心:即处处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目,富于表演性、戏剧性或者说是夸张,目的是为了博得人们对自己的重视与同情。

    4、富于幻想:在情感基础上想象丰富、生动、活泼,甚至难以区别现实与幻想。

    (3)遗传因素: 对于本症遗传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总的来说,男性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患者则为6.4%,高于一般居民的患病率。说明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对双生子的研究不能支持本病的遗传假说。

    (4)其它易感因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以及完全依赖丈夫供养的妇女,或是青春期、更年期的妇女,易患癔症。

    无相应器质性损害的阳性发现。

    首先,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第二,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因为紧张情绪是蕴酿癔症的温床。第三,要加强对患者意志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她们开阔的心胸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第四,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开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性格缺陷。第五,采用暗示疗法,“假药”妙用,当癔症患者突然出现种种丧失功能的症状时,可请有权威的医生开点安慰剂,却告诉患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第六,当癔症患者发病时,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让患者镇静下来,以免发生意外,严重时要立即送医院。

    应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颅内占位病变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相鉴别。

    有的可出现躯体并发症。如褥疮,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力量和耐力也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