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囊肿介绍
精囊囊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精囊腺的囊性扩张。精囊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膀胱后方,主要功能是分泌精液的一部分成分。精囊囊肿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由于炎症、梗阻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血精等症状。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精囊囊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超声波、CT和MRI,使得精囊囊肿的诊断更加准确和便捷。研究表明,精囊囊肿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炎症反应等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在探索精囊囊肿发生的分子机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在治疗方面,微创手术如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此外,药物治疗也在探索中,尤其是针对炎症和激素水平调节的药物。
特效药
目前,针对精囊囊肿的特效药尚未明确。治疗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囊肿的大小来决定。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仅需定期观察。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疼痛)以及激素类药物(用于调节激素水平)。然而,这些药物并非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
上市产品
市场上尚无专门针对精囊囊肿的特效药物产品。治疗精囊囊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术器械和影像诊断设备上。例如,腹腔镜手术器械、超声波诊断仪、CT扫描仪和MRI设备等,这些产品在精囊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辅助治疗产品如抗生素、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在市场上广泛存在,但它们并非专门针对精囊囊肿,而是用于对症治疗。患者在选择和使用这些产品时应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本病症状有血精,射精后会阴部疼痛,尿道血性分泌物,血尿、尿频、尿痛,较大者可有腹部疼痛、排尿障碍,直肠指诊或双合诊可能触及囊性肿物。
诊断首先依据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精囊较大的囊肿常被误诊为尿潴留或充盈的膀胱,但插入导尿管却收集不到尿液,直肠指诊,腹部双合诊在前列腺上方可扪及肿块。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精囊囊肿根据其发生的来源可分为精囊本身和胚胎期中肾管发育异常形成的两类囊肿。男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中肾旁管,中肾管以及存留的一些中肾小管衍变成有用结构或退化无用,它们的某些部分常形成一些管状或泡状残余结构存留在睾丸、附睾或精囊的组织中,有的形成囊肿,有的则在生后的长期生活中,因某些因素引起异常增生形成囊肿。
近来文献报告精囊囊肿的发生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人多囊肾病(adult polcystic kidney disease,APKD)有关,亦有人(Varney,1954)认为此类囊肿相当于短缩的输尿管或认为是残留的输尿管芽发展成的一囊肿样憩室,故有人称之为“假性精囊囊肿”。
(二)发病机制
囊肿多为单发,大小不等,最大者容量数千毫升,有报道达5000ml者,国内国鸿钧报告1例囊液达2500ml,有些病例射精管狭窄或闭塞,可并发感染、结石等。国内报道合并结石7例,1例多达157枚。结石多为磷酸钙盐内含果糖成分,王树森等利用能谱仪分析一例精囊结石,见各层化学成分均为水草酸钙石,实为罕见。镜检囊肿壁为胶原结缔组织,内衬一层立方上皮,可见炎性反应,巨大精囊囊肿可造成输尿管梗阻。
B型超声波或CT扫描检查,不仅能显示膀胱后结构的轮廓,且能区分实质性与囊性结构,超声图像上精囊囊肿常发生于一侧精囊,呈无回声区,囊壁光滑,细薄,后壁回声增强。CT图像上,可见精囊内有囊性厚壁病变,其密度取决于囊液内蛋白含量(CT值0~25Hu)。
壁可以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囊壁可以强化,而囊内无强化,可伴有一侧肾脏形态异常或缺如。精囊造影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吴宏飞等报告7例中6例,郝金瑞等报告14例中11例精囊造影获诊断。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三角区及后壁隆起。
Canabthi等认为MRI对显示精囊病变特别有用,在T2WI最宜显示精囊的卷曲及低信号增强的囊肿,做增强时也见于T1WI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