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

部位

全身

科室

风湿科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特应性变应原及可能诱因的回避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常规治疗包括抗炎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因糖皮质激素可下调前炎因子的产生,阻止Th2型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抑制基因转录,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气道炎症。可全身给药,如予甲基泼尼松龙、氢化考地松、泼尼松(静脉或口服)亦可可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如二丙酸倍氯松(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必可酮)、布的奈得(Budesonide,普米可)等。

    ②β2受体激动剂,如羟甲异丁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舒喘灵)、叔丁喘宁(喘康速)、酚丙喘宁(Fonoterol)等,吸入后可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

    ③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纳、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安可来及抗组织胺药酮替酚等,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④茶碱类药物因抑制磷酸二脂酶而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国内仍广泛应用,有短效氨茶碱及茶碱缓释剂。

    免疫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哮喘,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氨甲喋呤、环孢霉素、三乙酰竹霉素(TAO)和金制剂等。为了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或矫正免疫缺陷,可应用免疫调整或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转移因子、菌苗等。

    脱敏疗法(SIT)是哮喘的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过敏原明确又难以避免的中、轻度慢性哮喘,可减轻发作,青年和儿童患者效果较好。由于对脱敏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尚有不同意见,且其治疗时间长、起效慢,并有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因而使该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1997~1998年,WHO和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先后提出了关于哮喘患者采用SIT治疗的建议:a.多种过敏原或非过敏原所致者,SIT无效;b.青少年效果比老年人好;c.SIT注射必须在无症状期进行;d.患者FEV1在70 % pre以上;e.花粉哮喘是良好适应症;f.对动物过敏又不愿放弃饲养者可行;g.交链霉菌和分枝孢子菌属过敏者可行SIT。此外,抗原制作必须标准化,对多种抗原过敏者不宜施行脱敏疗法。

    临床表现及诊断: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即反复发作性气喘、胸闷、咳嗽和两肺可闻哮鸣音,发作有某种诱因,症状可因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并排除其他疾病,可初步诊断。肺功能检查,FEV1降低,提示气流阻塞;支气管扩张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降低的FEV1恢复15%为阳性。可作为哮喘的诊断依据。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FEV1或PEF较吸药前降低20%以上,表示气道反应性增高。

    此外,目前常采用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或通过体外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E来检测和确定过敏原,但均有一定局限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最新权威实验证实: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自由基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性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过敏性哮喘常见发病原因:

    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3.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 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病人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如果预先给予色甘酸钠、酮替芬或氨茶碱等,则可减轻或防止发作。有关研究认为,剧烈运动后因过度通气,致使气道粘膜的水分和热量丢失,呼吸道上皮暂时出现克分子浓度过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7.哮喘与药物有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哮喘。约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因伴有鼻息肉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其临床特点有: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剧烈哮喘,症状多在用药后2小时内出现,偶可晚至2~4小时。患者对其他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交叉反应;儿童哮喘患者发病多在2岁以前,但大多为中年患者,以 30~40岁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3;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较重又顽固,大多对激素有依赖性;半数以上有鼻息肉,常伴有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或)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术后有时哮喘症状加重或促发;常见吸入物变应原皮试多呈阴性反应;血清总IgE多正常;家族中较少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患者的支气管环氧酶可能因一种传染性介质(可能是病毒)的影响,致使环氧酶易受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抑制,即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因此当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后,影响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PGE2/PGF2α失调,使白细胞三烯生成量增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强而持久的收缩。

    8.月经、妊娠与哮喘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期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这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的突然下降有关。如果有的病人每月必发,而又经量不多者,则可适时地注射黄体酮,有时可阻止严重的经前期哮喘。妊娠对哮喘的影响并无规律性,有哮喘症状改善者,也有恶化者,但大多病情没有明显变化。妊娠对哮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机械性的影响及与哮喘有关的激素的变化,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增大,膈肌位置升高,使残气量、呼气贮备量和功能残气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有通气量和氧耗量的增加。如果对哮喘能恰当处理,则不会对妊娠和分娩产生不良后果。

    1.血常规 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痰液检查 多为黏稠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结晶可在陈旧痰中查到;部分忠者可见库什曼螺旋体.可能为细小支气管的管理。

    3.肺功能检查 发作时各项有关呼气流速的指标均下降,主要有用力第一秒呼气量(FEVl)、 —秒率(FR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可用于病情程度判断、治疗及预屑的评估。 4.血气分析 轻度发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发作时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现呼吸衰竭Pa02小于60mmHg。伴有过度通气时,则会导致Paco 2下降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伴有气道阻塞时,通气不足,则会导致Paco 2上升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5.x线检查 缓解期可无异常。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里过度充气状态。合并肺部感染或继发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有相应X线表现。

    6其他检查 ①致敏原皮肤试验,用可疑的过敏原进行皮内试验.对确定过敏原有一定价值。②血清[BE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的测定等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预防可分为3级:

    1级预防是指通过怯除患着周围环境小的致喘因子而起到预防哮喘的目的;

    2级预防是指在哮喘患者大临床症状时给予患者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的进展;

    3级顶防是指积极控制哮喘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项后。

    过敏性哮喘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左心衰竭产生的心源性哮喘、由于大气道肿瘤产生气道梗阻的呼吸困难、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以及小儿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喘鸣相鉴别。

     

    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等。在发作期可因剧烈咳嗽而并发气胸、纵隔气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