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部位

头部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指急性额窦炎、额部感染性等外伤使细菌经额部板障静脉或颞前板障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内,引起上矢状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大量抗生素注射,如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等。及时行额窦根治术,清除额部腐骨。对硬脑外脓肿帽状腱膜下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并彻底冲洗胺腔。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所并发的脑脓肿皆很表浅,经CT扫描定位可行穿刺引流,有脑水肿者可用高渗降颅压药。

    除鼻部原发病症外,患者有寒战、发热、盗汗,并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头顶部正中可出现浮肿和压痛,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左右交替的局部性癫痫,继而有偏瘫及外展神经麻痹,称为上矢状窦综合征。随病变扩展,偏瘫可由下肢扩大到上肢,重者可有昏迷和失语等症状。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因罕见而易被忽视,下列体征可作诊断参考:

    1.急性额窦炎伴有上矢状窦相应区水肿和压痛。

    2.项骨骨缝沿线有多发性脓肿

    3.脓毒血症伴有上矢状窦综合征者。

    急性额窦炎、急性额骨骨髓炎帽状腱膜下脓肿或额部感染性外伤,细菌经额部板障静脉或颞前板障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内,可引起该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硬脑膜外脓肿亦可导致本病。

    病理改变视病因及感染途径而异。由额窦筛窦炎症和额骨骨髓炎引起者,因血流顺向,可由细菌或带菌血栓随血进入矢状窦内,发生脉管炎,内皮脱落,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右侧耳源性乙状窦血栓可逆血流蔓延至上矢状窦,但发生较慢。血栓先为壁性,由小到大,乃至全段静脉窦栓塞。因矢状窦接收双侧大脑半球顶叶的浅静脉血流,故感染性血栓可扩散到双侧皮质,形成多发性局灶脑炎或浅层脓肿,并引起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等。经过及时治疗,若感染能被控制,炎症停止发展,血栓机化逐渐吸收,血液又可沟通。壁性血栓吸收较快,尤易恢复血运。

    1.血常规

    2.腰椎穿刺可显示颅压增高及脑膜反应,血液白细胞增多。

    3.CT等影像学检查。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此病已很少见,偶尔在有病不早日求医或免疫功能缺欠者可发生本病。桂世济(1983)曾报道1例。

    与引起等脑膜刺激和脓毒血症的其他疾病鉴别,通过腰椎穿刺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诊断本病,并找出其致病原因。

    1.本病常为急性额窦炎、急性额骨骨髓炎帽状腱膜下脓肿或额部感染性外伤和硬脑膜外脓肿的并发症。

    2.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所并发的脑脓肿皆很表浅,经CT扫描定位可行穿刺引流,有脑水肿者可用高渗降颅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