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
(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
味苦、微咸,性凉,有毒。归肝经。
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Tabanus
内服:煎汤,0.5~l钱;研末 l~2分;或入丸、散。
当蛹羽化为幼虫之后即可捕捉,方法不限,但主要保持其完整性, 之后晒干。
夏秋两季正是牛虻吸食活跃的时节。雌虻常群聚在牛、马、驴等家畜身体上吸吮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雌虻虫平时居于草丛和树林中,喜阳光、燥热天气,多在白昼活动,以6-8月最活跃。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复带虻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触角黄色,第3节肥大,基部具有粗钝的背突。唇基和颊黄灰色。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被有白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中胸背板、侧板、腹板灰黄色,被有黄色短毛并杂有黑色和黄灰色长毛,翅透明无斑,平衡棒黄色。足3对,中、后足的股节基部1/3处灰色;前足跗节及前足胫节端部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端部黑褐色。腹部暗黄灰色;第1~3或1~4腹节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中间有暗黄色纵带,宽约为腹部宽度的1/4~1/3。腹部被有稠密的黄色或黄灰色短毛,有时夹杂有黑色短毛。腹面灰色,第1~2或第1~3腹板的两侧黄色。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 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复带虻形似蜜蜂,宽6~9mm。头部呈黑褐色,复眼l对,大而突出,多已脱落,复眼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胸部呈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两侧生有两对透明薄膜状翅,翅翼超过尾部,胸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腹部棕黄色,被稠密黄色或灰黄色短毛,具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臭气浓。雌虫喜
名典论述
1.《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2.《本草经疏》:蜚虻,其用大略与ZHE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走血。故主积聚症瘕一切血结为病,如《经》所言也。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主喉痹结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当汤、丸,大黄ZHE虫丸中咸入之,以其散脏腑宿血结积有效也。
3.《本经逢原》:虻虫,《本经》治症瘕寒热,是因症瘕而发寒热,与蜣螂治腹胀寒热不殊。仲最抵当汤、丸,水蛭、虻虫虽当并用,二物之纯险悬殊。其治经闭,用四物加蜚虻作丸服,以破瘀而不伤血也。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其性虽缓,亦能堕胎。
4.《药征续编》:按用虻虫之方,曰破积血,曰下血,曰畜血,曰有久瘀血,曰有瘀血,曰妇人经水不利下。曰为有血,曰当下血,曰瘀热在里,曰如狂,曰喜忘,是皆为血证谛也。然不谓一身瘀血也,但少腹有瘀血者,此物能下之,故少腹鞕满,或曰少腹满,不问有瘀血否,是所以为其证也。
5.《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6.《别录》: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7.《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积脓,堕胎。
中药形态
【动植物形态】
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有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
2.双斑黄虻,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黄色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黄色,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黄色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
【功效分类】活血药;祛瘀药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氨基酸、胆固醇及钙、镁、磷、铁、钴、铜、锰、锶、锌铝等24种无机元素。
虻虫 - 临床配伍
1、配水蛭,一潜一飞,皆吸血之物,逐恶血,散结,治血结上下俱病者,功效尤彰。两药之破血逐瘀力量大于三棱,莪术,常治疗瘀血闭经,症瘕积聚,折伤坠扑,蓄血疼痛。
2、配桃仁,有协同作用,可化瘀血通经闭,去瘀生新,治疗妇女各种瘀血痛证兼有大便不通,月经不调属于血瘀实证者,均可治疗。
3、配丹皮,清热凉血,破血逐瘀,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兼有发热者。
4、配当归,一温一寒,一补一泻,相得益彰,治疗月经不调,瘀血经闭,腹部包块等。
5、虻虫单用者很少,多配伍为用,与水蛭是常用之药对;虻虫攻血之力峻猛,急而短暂;水蛭破血之力迟缓,稳而持久;二药合用具有很强的破血逐瘀功效。现代药理证实,虻虫、水蛭、虫在抗凝血、纤溶、扩张血管、保护组织缺血等方面的作用相似。本品古方皆炙焙,近代主张微炒减轻其毒性即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采取间歇用药的方法,中病即止。
功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症
性状鉴定:
(1)华虻,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l.3-1.7cm,宽5-10mm。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明显的白斑,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气臭,味苦、咸。
(2) 双斑黄虻,黄绿色,眼大型,中央有1条细横的黑色带;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
显微鉴定:
(1)华虻,单眼呈钝六边形,中间有凹陷,排列整齐、紧密。
(2)双斑黄虻,单眼呈钝六边形,排列疏松。
【性味】味苦;微咸;性凉;有毒
【药材基源】为虻科恬动物华虻及其同尾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的雌性全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搽。
【出处】《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虻虫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虻虫水提取物540mg/(kg/d)和270mg/(kg/d)灌胃,连续7天,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出血时间,显著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大剂量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华虻水浸液560mg(生药)/kg或粗蛋白提取液15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能显著减少家兔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粘附性,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并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血细胞比容。这些实验表明虻虫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的“粘、浓、凝、聚”,而发挥活血、逐瘀、破积和通经的临床效果。
2.对小肠功能的影响,虻虫水煎剂对小鼠离体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给药,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无明显影响。按千克体重计算,以相当于人用量的200倍,连续2天给小鼠灌服虻虫水煎液,也未见稀软便、粘液或腔血便。表明虻虫不阻止肠道水分的吸收,也无明显刺激作用,不但无“致泻作用,相反 使小鼠白天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3.抗炎作用,虻虫提取物B、C和D组分80mg/kg,分别腹腔注射,均 能明显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其B组分作用较强,后者静注10-20mg/kg的阿司匹林。
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 组分作用较强。
5.其他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虻虫醇提取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综述
【名称考证】虻虫 (《本草经集注》),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 (《中药志》)、牛魔蚊(《四川中药志》)
【科目来源】虻科昆虫
【药用部位】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
【性味归经】苦,凉,有毒。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别录》:"有毒。"③《医林纂要》:" 辛苦咸,寒。"入肝经。①《纲目》:"肝经血分。"②《要药分剂》;"入肝经。"
【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
【功效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钱;研末 l~2分;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①《药性论》:"恶麻黄。"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服之堕胎。"③ 《本草经疏》:"伤寒发黄,脉沉急,少腹鞕,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证,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审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 ,肝血桔竭,而非血结闭塞者不宜用;孕妇腹中有症瘕积聚,不宜用。凡病气血虚甚,形质瘦损者忌之。"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药材鉴定】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 l.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 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别录》:"虻虫,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相关选方】①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②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③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 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用药禁忌】气血虚者、孕妇及月经期均禁服。
【原生形态】
【参考出处】《本草经集注》,《别录》
【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
【关 键 词】逐瘀破积通经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
专家解读
【功效】
虻虫,学名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属于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其主要功效包括:
【禁忌】
在使用虻虫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
孕妇禁用: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强,可能导致流产。
-
体质虚弱者慎用:虻虫药性猛烈,体质虚弱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以免加重出血。
-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虻虫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配伍】
虻虫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虻虫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
抗凝血作用:实验表明,虻虫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能够延长凝血时间。
-
抗炎作用:虻虫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
镇痛作用:研究表明,虻虫对实验动物的疼痛模型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特效】
虻虫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方面表现出特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虻虫成分的相关产品包括:
-
复方虻虫胶囊: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
-
虻虫活血丸: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等。
-
虻虫贴:外用贴剂,用于缓解局部血瘀疼痛。
在使用任何含虻虫的产品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确保安全和适宜。
【功效】 虻虫,学名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属于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其主要功效包括:
【禁忌】 在使用虻虫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 孕妇禁用: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强,可能导致流产。
- 体质虚弱者慎用:虻虫药性猛烈,体质虚弱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 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以免加重出血。
-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虻虫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配伍】 虻虫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虻虫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 抗凝血作用:实验表明,虻虫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能够延长凝血时间。
- 抗炎作用:虻虫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 镇痛作用:研究表明,虻虫对实验动物的疼痛模型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特效】 虻虫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方面表现出特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虻虫成分的相关产品包括:
- 复方虻虫胶囊: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
- 虻虫活血丸: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等。
- 虻虫贴:外用贴剂,用于缓解局部血瘀疼痛。
在使用任何含虻虫的产品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确保安全和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