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雷竞技app下载官网?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病)

部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和复发倾向。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主要影响中年人,尤其是男性。该病表现为视网膜下液体的积聚,导致中央视力模糊、视物变形和色觉异常。CSC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反复发作或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CSC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表明,CSC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漏到视网膜下。多种因素可能触发这一过程,包括应激、激素水平变化、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先进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CSC的诊断更加精确。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些与CSC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也扮演一定角色。此外,炎症和免疫机制也被认为在CS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些机制的靶向治疗研究正在逐步开展。

    特效药

    目前,CSC尚无明确的特效药。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观察等待、激光光凝和光动力疗法(PDT)。激光光凝适用于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外的患者,通过封闭渗漏点来促进视网膜下液体的吸收。光动力疗法则通过选择性破坏异常的脉络膜血管,减少液体渗漏。

    近年来,一些药物如碳酸酐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上市产品

    市场上已有一些用于CSC治疗的产品,主要包括:

    1. 光动力疗法药物:如维替泊芬(Verteporfin),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CSC。该药物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可以选择性破坏异常的脉络膜血管。

    2. 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Ranibizumab)、阿柏西普(Aflibercept)等,虽然主要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但在某些CSC病例中也显示出一定效果。

    3.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通过减少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帮助减少视网膜下液体的积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

    本病80%至90%自愈,对本病早期有色素上皮脱离者,经荧光造影发现渗漏点时可采用激光凝固封闭。

    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而为紫色或绿色,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但从不失明。

    一般经过1~3个月后病变转入恢复阶段,水肿和渗出物逐渐吸收,可不留任何痕迹,但也可遗留不规则尘状色素沉着,中心凹光反射重现,视力提高或完全恢复。

    真实病因不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感染、过敏、脉络膜静脉引流障碍、热调节功能衰竭均能促发本病。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预防及早期治疗为前题。平常要合理安排劳逸结合,避免诱发本病的诸多因素。万一患病后,也不必忧虑,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脑及体力劳动,少看电视及书报。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下列几种病变相鉴别。

    1.下方周边部低视网膜脱离,黄斑部亦可受到波及而误为本病。如果仅凭检眼镜小瞳孔检查所见,常易误诊。所以发现黄斑部有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特别是其下方有放射皱褶者,必须扩瞳检查眼底周边部。

    2.中间部葡萄膜炎或称周边部葡萄膜视网膜炎、睫状体平部炎,其病理毒性产物由后房经Berger间隙,沿Cloquer管向后侵及黄斑部,引起水肿,产生小视、变视等与中浆病相似的症状。但该病前部玻璃体内有尘埃状混浊,有时出现少量角膜后沉着物;晶体后囊(即Berger间隙内)有焦黄色锅耙样炎症渗出物。充分扩瞳后用三面镜检查,在锯齿缘附近可以发现炎症渗出、出血和视网膜血管白鞘。

    一般手术治疗可出现误伤黄斑、脉络膜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黄斑瘢痕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