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类中毒介绍
强酸类中毒是指人体因接触、吸入或摄入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而导致的一系列急性损伤症状。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能够迅速破坏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的化学烧伤和全身性中毒反应。
症状表现
强酸类中毒的症状因接触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强酸类中毒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强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造成损伤:
- 直接腐蚀作用:强酸与组织蛋白发生凝固反应,导致细胞坏死。
- 酸碱平衡紊乱:强酸进入体内后,破坏酸碱平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 炎症反应:强酸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加重组织损伤。
在治疗方面,研究强调了早期冲洗、中和、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性。新型药物和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旨在更有效地减轻强酸对组织的损伤。
特效药
目前,针对强酸类中毒并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依赖于及时的对症处理和综合支持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措施:
- 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以减少强酸的残留。
- 中和:使用弱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中和,但需谨慎操作,避免产生大量热量加重损伤。
- 止痛: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 抗感染: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强酸类中毒的专用产品较少,但有一些辅助治疗和防护产品:
- 冲洗液: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用于现场急救冲洗。
- 防护用品:如防酸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用于预防强酸接触。
- 烧伤敷料:如银离子敷料、水凝胶敷料等,用于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主要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救治。强酸类中毒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治疗原则
1.冲洗局部; 2.口服粘膜保护剂,严禁洗胃;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可手术治疗; 6.对症处理;
用药原则
1.皮肤灼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生理盐水; 2.禁用洗胃或催化剂,禁用碳酸氢钠; 3.早期使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4.出现消化道穿孔应及早手术治疗; 5.并发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
强酸类中毒时,一般禁忌催吐和洗胃,以免加重食道和胃壁的损伤,引起胃穿孔。立即选服2.5%氧化镁溶液或镁乳(75%氢氧化镁混悬液)、石灰水的上清液(含0.17氢氧化钙)、极稀的肥皂水、氢氧化铝凝胶、生蛋清、牛奶等。忌用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因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穿孔)。然后给服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应用抗生素预防创面感染。静脉输液并加1/6mol乳酸钠等溶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因草酸中毒发生手足搐搦症时,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因硝酸等中毒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应用适量美蓝。疼痛明显者可用吗啡或度冷丁等镇痛剂。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术及胃造口术。食道灼伤时,应给吞入丝线一根,一头固定于鼻外,另一头吞入胃中以减少粘连。为了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及狭窄,可在误服强酸2~3日后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考虑及早施行食道扩张术。
吸入中毒用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皮肤损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生理盐水冼净,并按灼伤治疗。
吞食强酸后,口腔、咽部、食道及胃肠等处粘膜发生水疱、溃烂和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呕吐物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由于喉头痉挛或水肿,可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窒息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胃穿孔。经口服大量强酸吸收后,常发生重度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肾损害,甚至发生肝坏死,尿毒症。硝酸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肌损害等;小儿因误服草酸和草酸盐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钙及手足搐搦。若肾小管被草酸钙等结晶体堵塞,则可引起尿闭。强酸中毒后,恢复时大多发生食道和幽门狭窄。
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时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则有局部灼伤、疼痛、红肿、坏死和溃疡等,大面积接触可有全身症状。
中毒多因误服误吸所致。
中毒后呕吐物或清洗液中可测到相应的毒物,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本病主要为误服或工作中不慎所致,因此生活或工作中应加强防护。误服时不要简单误解为“酸性可用碱性中和”而采用治疗措施,如使用服用碳酸氢钠而导致胃穿孔等。有外科指征时应及早手术,家庭如有此类物品要严加保管防止误用及意外。